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详细

沃尔沃车内空气质量比车外好百倍

编辑者:匿名    时间:2012/12/28

   “有数据表明,一个人可以7天不吃饭2天不喝水,却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平均下来,一个人每天需要1公斤食品,2公斤饮水,但所需空气则为10公斤。1公斤空气大约有0.85立方米。以北京东四检测站2012年12月17日到12月23日一周的空气质量报告中的PM10的最高值每立方米160毫克、二氧化氮峰值49毫克来计算,人一天吸进去的PM10颗粒物大约有1360毫克(160×0.85×10)。如果是PM2.5,则会更多。这些颗粒物通过鼻子、嘴巴吸到肺里,再通过人的自身免疫能力化解掉。”12月18日,在中国-瑞典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暨首届国际汽车高峰论坛上,李书福用数字直观地描述了人们每天要吸收的颗粒物的“量”。

   李书福同时也将沃尔沃车内的可吸入颗粒物与车外北京大气质量进行了对比:“以沃尔沃S80L为例,车内比北京空气干净约100倍(以北京市均PM10为50的情况计算),因为大气当中的PM2.5颗粒只有1%能够进入沃尔沃汽车的内部,其余的99%都被过滤到外面了,当北京的空气质量呈最差状态时,沃尔沃车内的空气质量一定比车外好。”

   李书福认为,中国“入世”以后,汽车工业得到飞速发展,但汽车却离最终理想的安全还有相当的距离。在他看来,这里的“安全”不仅包括了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以及行人安全,更包括了驾驶者的健康问题。因为汽车车内空气污染也在给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伤害,如果车内空气不好,人的生命就不安全。当下公众普遍关注到了生存空间空气污染带来的伤害,但对车内空气质量了解甚少,认为车里面的空气质量一定比外面的空气质量差,事实上不完全是。

   据了解,前不久,北京市消费者保护协会等22个消费维权单位,从车主中抽取了22个品牌,43款汽车产品进行测评和对比,结果沃尔沃S60在所有的抽查产品中,车内空气质量排名第一位,是豪华车阵营里唯一一个达到五星标准的,总分数更是遥遥领先。“沃尔沃车甲醛指标优于国家指标7倍,甲苯指标优于国家标准1500倍。所以它基本上测不出来甲醛和甲苯。”一位参与检测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事实上,生命健康是沃尔沃汽车一直致力倡导的安全理念,它率先针对中国消费者普遍关心的空气污染问题,把已经研发了10年的汽车清洁的驾驶舱带到中国,让中国的沃尔沃车主可以享受北欧一般的清洁空气。让车内的所有装饰、材料包括胶水不要产生污染物质。

   沃尔沃认为影响驾驶员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其中包括空气本身的污染,以及车内的一些花粉及微生物的产生,如果材料用得不对,设计得不好就会产生一种微生物。而今年3月中国出台的《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仅仅针对的是车内饰的材料和物质,并不包括微生物、车内花粉以及外面的空气质量如何过滤。

   有检测数据显示,车内空气有毒气体的超标,其对人体的损害远超于空气污染及PM2.5,而这一危害状况又因我国长期没有相关标准作为依据,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由车内空气污染引发的纠纷、诉讼日渐增多。

   为了改变现状,在今年两会期间李书福唯一的一份提案就是《关于提升车内空气质量、防范车内环境污染的提案》。在提案中,他强烈地呼吁中国要出台更加严格的强制性的标准。在他看来,当前中国在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太落后了,既没有强制性的标准,也没有相对比较严格的参照性标准,所以导致了很多车辆在中国销售根本没有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而用户又不懂得车内空气质量和自己的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李书福表示,从追求生命安全到兼顾生命的健康,沃尔沃汽车重新定义了汽车安全健康新标准,一直致力于车内空气质量,追求安全、健康、低调、高品位的价值观。“虽然沃尔沃倡导的是低调,但低调不能低头,低调不能低能。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消费者不了解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也可能不太了解沃尔沃的价值观导向。”


   “虽然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让沃尔沃的价值导向并没有很好的覆盖,不过安全和环保仍然是其最大的优势。在我看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收入的增加,慢慢会从简单地追求表面的东西转向追求本质性的东西。”在李书福看来,这仍是可以实现的。

道路基础设施

更安全的交通条件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任唐琤琤

   中国交通事故伤亡数字巨大,针对这种情况怎么给道路使用者提供更安全的交通条件?这个交通条件包括有人、车、路三个方面,理想的状态是五星的驾驶人员驾驶五星的车辆行驶在五星的道路上,核心是速度,这才是安全的系统,这样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道路交通死亡和伤害。

   无论是国内的研究还是国外的研究,都发现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事故伤害预防的报告里提到,道路的因素在事故成因里占到20%左右,而在中国的事故成因里人的因素占到10%左右,人虽然是安全系统里主要的因素,但是道路设施的改善却可以对交通安全的提高、交通事故的预防起到很好的作用。

   有国外的研究表明,在道路基础设施和速度管理方面的改善,对道路安全的贡献达到50%以上,所以道路设施的提高对整个道路交通安全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欧洲道路安全评估计划的研究表明,英国有10%的道路上发生的死亡和重伤的事故占到所有道路伤亡和重伤事故的1/2和1/3以上,对道路设施的提高对安全的贡献可能要关注这些高风险的路段,这10%的路段安全提高改善以后,对整个事故的减少贡献非常巨大。

   主要的目标和原则是道路基础设施要尽量适应人的能力和期望,因为人受本身的生理限制,不适于在高速的条件下进行控制和反应,道路必须要有明确的功能,安全核心是速度。对于不同的道路类型,安全速度是不一样的:可能发生车辆与行人事故的安全速度应该是30公里每小时以下;而可能发生侧碰事故的,如果速度在50公里以下则可以避免死亡;如果发生重大事故,双车道中间没有隔离,安全事故是70公里每小时,对于不可能对撞的事故如高速公路可以在100公里以上。

   由此可见,道路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从道路基础设施和安全两方面量化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故的伤害严重程度,基于这些结果确定道路网络中风险最高的路段,制定最优秀的高风险路段的安全改善的措施,提高整个路网的交通安全性。

Send me message